Gaoyuan Chen



沙东桌游 2021.1-
Purchase Links:https://m.tb.cn/h.UsIjGG9?tk=JD5Zdl8iMeO
游戏简介
《沙东桌游》是一款对中国山东省的酒桌文化进行魔幻戏剧化改编并融合了行为表演、现成品装置的多人博弈对抗型游戏。试图通过戏仿手段,对此类官本位、父权制的文化进行反讽和批判。
”沙东“是中文互联网上“山东省”的外号,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而将酒局称为该“桌游”的代表,则更是具有讽刺效果的捧杀。
玩家将会扮演现实酒桌中的宾客、陪客这两个团队的角色,按照卡牌的文字指示对其它玩家表演敬酒挡酒劝酒等行为。规定时间内,喝得杯数最少的团队为胜方,胜方中杯数最多的个人为MVP。个人杯数上限为20杯,超过则算出局。

卡牌类型上分为常规牌、角色牌、食品牌、掀桌牌,属性上分进攻、防御、转移,每张卡又分SABC等级。卡牌上的文本大多数都是改编自现实中的话术与规矩。

Full props version

portable version










Recording of the game site

Player group photo, Volatile Lab, Shanghai, 2021


Game Beta, 2021

Sixth "Good Art Festival",Shanghai,2023
Demo version video , 2021
Video of the first public demo of the full props complete version, 2021
A demo from China's famous gaming media outlet G-core, click on the image to enjoy the original video
我用游戏营造的酒局是假的,酒也是假的,但这个酒局仍可顺利进行下去。但现实中的酒局不也是如此虚假吗?酒桌文化的重点从来不是酒,而是权力,只要这种不平等的封建权力关系依然存在,把酒换成可乐奶茶,都不影响酒桌文化的运行。

创作缘起
我出生在山东,这里的文化氛围比较保守传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山东的酒桌自然有着复杂的规矩,你每走一步做错一点点都可能得罪人,酒桌就像一场权力游戏。
座位按座次规矩入座。比如主陪,是酒局的主人,主陪的左右手分别是副宾主宾,主宾是最尊贵的客人,主陪的对面是副陪,副陪是酒量最大的人,充当气氛组,所以坐在靠门的位置,方便接待。其他都是不重要的小喽啰。
敬酒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谁先敬谁后敬,敬几杯都得讲究。喝酒环节的总结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对方喝多自己喝少,也达到团队把事情谈成的目的。
地区文化

标准8人局座次图
我因为年龄有限,并没有真正经历过多少职场酒局,我经历的比较多的是大家庭的饭局,规则的严谨性会低很多,但也少不了让晚辈敬酒的环节,每当这时候我都会觉得非常尴尬。
不过这对我来说还算是小事,不会让我想要整个大项目去回应一下。直到我高考完暑假的一次的家庭聚餐,这次聚餐也是为了庆祝我考上大学,当时我表妹被亲戚要求给我敬酒,还被说类似“现在不学着敬酒以后走上社会就会吃亏”这种话,这事对我影响非常大,当时我感觉我成为了酒桌文化的帮凶,这比让我成为受害者还令我难以接受。再加上之后一些层出不穷的恶性社会事件,比如某银行职员不喝领导敬的酒被扇耳光,以及某大厂领导在酒桌上猥亵女下属,都让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做些什么。
个人经历

媒介选择
项目采用桌游形式的原因分别是相似性和参与性。
这个游戏的最初版本是我大一的时候借着一个课程期末创作机会制作的。当时任课教师是要求我们由“地图”发散自由创作,并不限制具体的内容与媒介,只要能在最后线下展示即可,所以我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学生作业去应付,而是当做作品去创作。
在我观察酒桌座次图的时候,我寻思,这不就是个“权力地图”吗?一个俯视角,8个人物,扮演各自的角色,掌握不同权力,在这个抽象的圆圈里展开各种行动。这种基于桌面上的、有详细规则的、你一杯我一杯权力博弈的行为现场,神似一个回合制桌游。
在创作理念上,我不希望我的作品只是一个摆在美术馆里给少部分人观看的静物,因为我的创作一般都是基于现实问题来切入的,我既然做了,就希望我的行动多少能对改变现实造成更多可能,所以我更希望各个圈层的人都能参与到其中。
游戏这一参与度高的形式非常适合这个议题,如果大家能亲身参与到一场魔幻酒局里感受,效果肯定比我做个视频直接批判一下酒桌陋习有效果。

而选择桌游而不是电子游戏是因为除了刚才提到的桌游与酒桌文化的相似点很多。还有是在这个主题中桌游能用更低的成本达到更强的力度,桌游的现场性是目前的电子游戏技术还无法比拟的一点,大家共聚一桌进行游戏,和分散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上联机,是两种体验。使用桌游这种现场性强的媒介,玩家可以更沉浸地参与在一场酒局中,亲自去完成敬酒劝酒等操作,能做到察言观色,保持 语言的交锋。所以我在设计之初,就给自己设立了一个限制,就是这个游戏必须只适合现场游玩,如果我的桌游移植成电子版打牌而游戏还能成立,那我做出实体就没有意义。
测试版,2021.1




氛围营造
所以氛围与表演是这个游戏的重点,我并不打算做一个严肃直白批判的游戏,而是用一种黑色幽默戏仿对这种权力关系进行解构、反讽。
为了营造一种非常荒诞的氛围,我准备了一张大圆桌、一整套酒店餐具、印有座次的定制桌布、几瓶装满雪碧的白酒,以及一些根据点餐规则特意挑选的假食品模型。

The game is set up like a private room in a Chinese restaurant.

A high-fashion Maotai bottle with a sticker that reads "Organisation's internal special wine".

《沙东桌游》全道具完整版,2021.1
卡牌文本
在卡牌使用上,游戏不像常见的卡牌游戏干巴巴光出牌就行,还要念出卡牌上的敬酒词表演规定的动作。
卡牌上的文本也来源于大量的社会调研,我有去问不同年龄的人在山东的酒桌经历以及所了解的敬酒词。我发现,年轻人大多都会以吐槽的态度跟我讲述,而中年人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态,夸夸其谈分享自己身为老玩家打拼多年获得的一些经验,而并没觉得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糟粕,似乎就跟开车一样是一项基本的社会技能。
除了访谈外,我还去阅读了一些酒桌成功学书籍,书籍主要是了解一些全国通用的规矩。我还去浏览社交平台上大量的对山东酒桌的吐槽。
我用游戏塑造的这个酒局是假的,酒也是假的,而这个居然酒局也能顺利进行下去。但现实的酒局不也是一样虚假吗?酒桌文化的重点从来都不是酒,而是权力,只要这种不平等的封建权力关系还存在,把酒换成可乐奶茶,都不影响酒桌文化的程序运行。

卡牌手稿



量产化
我在 2022 年初发布的游戏直播视频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网友问我在哪里可以买到。虽然这个项目最初并没有商业上市的目的,但我认为这款游戏是一个参与式的社会参与项目,参与的人越多,它本身就会变得越强大,如果只有极少数人能玩到这款游戏,那么它的艺术性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我并不反对商业化。商业化只是一种手段,关键是如何使用。为什么有些涉及商业化的作品只是潮流商业艺术,而有些作品仍然是严肃的先锋艺术?我认为区分的标准是商业是否是作品的一部分,是否促进了作品的表达,还是只是作品完成后牟利的手段。
因此在对桌游的商业量产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后,我开始独立制作一个量产版本。
在游戏的物件上,我将实体大桌删除,用一块桌布让它成为指代桌子的符号地图,但桌布直径从120cm缩小至60cm。我还将玩家人数缩减至6人或4人,方便组局。有玩家表示桌布摊开的时候像极了道士驱鬼现场,非常接地府。

我也删除了食物模型,用“菜牌”代替,相当于增加了一点上菜和点菜的内容。
餐具也进行了删减,但新增一个 35ML 的酒杯,作为一个数值单位参与到游戏过程中。

游戏美术
包装设计
包装是我和学习视觉传达的朋友“李泽龙”合作完成。我们考虑到这个游戏的内核是戏仿传统的游戏规则,以审丑的方式揭露山东酒桌上最荒诞、最魔幻的一面,所以美术风格必须与之相匹配。如果美术精致唯美,反而会贬低作品的力度,也会让整个作品的逻辑不自洽,变成对酒桌文化的美化消费。

包装盒是玩家看到游戏的第一印象,我们想让这种黑色幽默的讽刺气息扑面而来,所以用了镭射纸模仿市面上的白酒烟盒包装。盒子中间的人物照片来自之前同学聚会的合影,底部也写满了祝酒词,整体很接地气很狂野。


插图设计
要量产,卡牌美术不能太糊弄,所以我们也新增了插图,考虑到预算与产能问题,我们选择了偏极简扁平化的画风,既简单又有效,不至于抢文字的戏。

在插图方面,我不希望插图是为了存在而存在的冗余。因此,我们没有让它像市面上常见的卡片插图那样,要么是文本的同义反复,要么是没有实际内容是纯装饰画,而是让插图成为一种基于文字的再创造,增加更多的内涵,使卡片插图充满黑色幽默和对经典图像符号的模仿恶搞。
后来因为时间仓促,我又雇佣了三位朋友来辅助作画,他们是王子杨、王涵和卢昂轩。流程为是我先绘制草图或P图,然后交给他们加工,后我再进行微调修改。




细节展示

.
例如,这张主陪角色卡的插图戏仿了库布里克《2001 太空漫游》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影片中,一只猩猩触摸了黑石碑,产生了智慧的进化,学会了使用工具,然后导演用一个蒙太奇暗示了以骨头为武器的猩猩,未来已经转变成了驾驶飞船进行星际航行的人类。
这张卡的文字是展示编祝酒词的费脑过程,我用这幅插图开了个玩笑,暗示是写祝酒词的脑力训练而不是黑石碑,促使了猩猩的进化,并最终消灭了人类。

。
这张三陪角色卡光看文字会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下属在向他的上司敬酒,而插图中的花环则暗示这是一个葬礼场景,上司实际上已经挂了,而下属的敬酒是为了让他下辈子再喝。

还有这张常规攻击牌,文字改编自我对一位网友的采访,她以前在山东某剧组工作过,主创人员也都是艺术圈里一些有分量的人物,但她没想到主创人员还会像传统行业里的油腻男一样在聚餐时把她当成小丑让她给导演敬酒,还对她进行威胁。
大众眼里自由前卫的艺术家,其实油腻程度与传统行业相差无几,打着艺术的旗号,干着下三烂勾当。
这幅插图是向观念艺术之父杜尚的《泉》致敬,杜尚的《泉》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叛逆的作品,重新定义了艺术,并嘲讽了当时的艺术协会。而我的这个作品也是在戏弄规则,所以我用这幅插图配上文字,也是在对艺术圈进行小小的嘲讽。
,
在记分系统上,我新增了翻页记分牌代替原有的专人记分。选择翻页记分牌而不是代币等方式,一是因为游戏需要实时查看所有人杯数来进行博弈决策,分数需要直观,二是因为它是一种竞技比赛的符号,在这里使用仿佛让上不得台面的酒桌成为一种专业竞技比赛,节目效果拉满。


Some summaries
游戏在9月19日19点于摩点平台开启了众筹预售,10分钟就满足了众筹金额,到10月20号结束时,一共有2500多人参与,年后也将余货上架淘宝,很快就告罄。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意外的一个结果,算是艺术与商业的双赢。所以我目前也收集了一些我觉得有价值的问题讲讲。
Q:你们的游戏本来就是反对酒桌文化的,但是这个游戏却需要喝酒,万一这个游戏火起来,大家都喝酒,那会不会违背了你们的初衷?
A:正如我之前所说,酒桌文化的重点是权力,而不是酒精。而且游戏也建议真喝不喝真酒,35ML 的小杯子也引导参与者减少了饮酒量。真正喜欢酒桌文化的权力上位者也不会选择我的游戏,而且牌面文字更具攻击性,所以如果你被别人的牌技冒犯了,你肯定不会玩得开心。我的游戏实际出现的绝大多数场景都是朋友聚会,每个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借用一位网友的点评:“这款游戏就像是儿时人们聚在一起搞笑模仿某个讨厌的教导主任”。所以如果玩家只是把我的游戏当成朋友间的娱乐游戏,当然也可以,但是有一个人玩完之后,会因此去思考、去关注游戏背后的东西,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Q:将游戏推向市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A:最大的困难是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保持独立性。为了保持创作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我没有选择与出版商/发行商签约的方式,所以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来做。幸运的是,后来我发现国内有众筹平台,可以获得制作的初始资金,而且国内也有专门生产桌游的工厂,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而为了降低成本降低价格让更多人玩,每个设计细节都不能随意,比如纸牌的尺寸如果采用非常规尺寸就需要花1000美元单独开模,包装盒的尺寸也要考虑到市面上快递盒的常规尺寸。物流、工厂、众筹平台都需要仔细调查研究。设计、宣传、制作、发货、客服,整个过程独立操作和策划下来,精神和体力可谓压力山大,但这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Q: 酒桌文化不是全国性的吗?游戏名叫沙东算不算地域黑呢?
A: 虽然酒桌文化中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但我游戏的内容更多的是针对地方的特殊酒桌文化,并不是描述常见的酒桌然后挂上山东的名。而酒桌文化也并非 "桌饺 "这种本地几乎罕见,纯粹是由外地网友杜撰出来的东西。酒桌文化是真实存在的糟粕,且至今仍未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在山东仍广为流传,很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B站和各类视频网站上,有大量的老登抱着 "传授优秀知识技能 "的骄傲态度在进行 "科普"。